都知道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分,現在騰訊也有了信用分,信用分不會跟支付寶的類似,對于借款還款有限制呢?或者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是多少呢?目前想要查詢騰訊信用分還要是qq會員才可以,小編這附上騰訊信用分查詢軟件。
首先第一點,你必須是騰訊QQ超級會員才行。似乎這一條就攔住了很多同學吧…不過沒辦法,畢竟這個功能剛剛上線,還屬于嘗鮮中的嘗鮮,因此不是QQ超級會員的朋友就還是耐心等待吧。
騰訊信用內測開通
若你通過了上述(金錢)考驗,請用手機QQ點擊此鏈接,而后在填寫好自己的真實信息后,即可開通此項業務。
騰訊信用分主界面
要說玩尊貴,還真沒幾個人能比得了鵝廠。就連個信用分都能整出領先來....進入界面后便能看到自己的騰信信用分值,714分小編也不知道到底是高還是第啊....畢竟從右邊0~850的分數檔來看好像也就一般,更新時間是今年6月30日是否意味著整個7月都在調試階段?
騰訊信用分解讀分五類
騰訊信用分主要根據五個要素來綜合判定用戶的分數,分別是安全、社交、消費、履約和財富這五項指數。當然若是啥都不填肯定不行,在解讀信用分中可以完善個人信息資料,這其中不乏一些敏感信息,所以不放心的朋友還是慎重吧。
騰訊信用分是從5個維度對用戶的信用進行評估,分別為社交指數、安全指數、財富指數、履約指數和消費指數,與芝麻信用差別不大。
(左為騰訊信用分,右為芝麻信用分)
作為競爭對手,騰訊與阿里兩家在構建征信體系方面,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優勢所在。阿里的征信數據主要是建立在龐大的電商交易數據上,又有余額寶等理財產品的加持,更偏重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數據。
至于社交,則始終是阿里揮之不去的痛。這些年為了給支付寶加入社交屬性,阿里沒少努力,但每次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最近一次當屬鬧得沸沸揚揚的“圈子”事件。支付寶本想借助芝麻分打入高端交友領域,不料卻因用力過猛招致惡評一片。這一風波過后,支付寶倒是不再怎么折騰社交了,安心回歸了支付和金融的老本行。
不同于阿里,坐擁QQ和微信兩大國民通訊應用的騰訊,社交是它的天然優勢。微信月活躍用戶近9億,QQ月也擁有超過8.6億的月活用戶,這些用戶能為騰訊提供大量的、持續的、可跟蹤的用戶行為數據。騰訊信用在介紹頁面也提到,用戶的好友關系鏈、朋友圈也是衡量信用分數的參考因素。
騰訊沒有如天貓、淘寶一樣的電商平臺可以獲取消費數據,根據介紹,它對用戶的消費指數評估主要來自于手Q、微信的支付和購物行為。考慮到騰訊在QQ和微信中都接入了京東購物,可能也參考了京東方面的數據,也不排除在未來與京東的“小白信用”打通的可能性。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大家更關心的恐怕是這個分數能干什么?由于是剛推出,目前騰訊信用的應用場景并不多,除了“微粒貸”和“光大信用卡申請”看上去相對實用之外,手機保修、車險免費分期等都略顯“雞肋”,倒是一個還未開放的“摩拜免押金”更令人期待。
(摩拜的30天免費騎行卡算是騰訊信用給用戶的小福利)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共享單車中,包括ofo和小藍等在內都通過引入芝麻信用實現了免押金,摩拜由于騰訊的緣故,顯然不太可能接入芝麻信用,299元的高昂押金也一直為人所詬病,如果能借助騰訊信用對高分用戶實現免押金,對用戶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左圖為芝麻信用,右圖為騰訊信用)
與芝麻信用類似,騰訊信用分也可通過補充工作、學歷信息等提升分數。前陣子芝麻信用分被爆出了“刷分”的黑色產業鏈,螞蟻金服方面隨后進行了辟謠,表示所謂的“漲分”手段是完全不可信的。而隨著未來騰訊信用的應用場景逐漸增多,也難保不會有不法分子盯上這塊市場,不知道騰訊是否為此做好準備了?
從頁面介紹來看,騰訊信用分同樣是根據履約、安全、財富、消費以及社交這五項成績來判定綜合成績,最低300分,最高850分。
特權方面,相比支付寶來說還有點遜色,但至少已經包含了共享單車免押金。
騰訊已經悄然開放了騰訊信用分的查詢通道,但目前只有QQ超級會員可以查看 ,其余用戶暫時還無緣查看。從頁面介紹來看,騰訊信用分同樣是根據履約、安全、財富、消費以及社交這五項成績來判定綜合成績,最低300分,最高850分。
騰訊信用分的入口較為隱蔽,需要先在手機QQ里關注“騰訊信用”公眾號,進入“我的信用”,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后便會顯示相應的分數。最低300分,最高為850分。
在支付這件事上,騰訊和阿里一直打得難解難分,但阿里在征信系統的建立上動作無疑要快得多。螞蟻金服在2015年1月正式推出了芝麻信用,幾年下來,芝麻信用接入的服務越來越多,涵蓋了住宿、出行、消費、貸款等領域,每月芝麻信用分的變動也成了不少用戶所關心的事。(關注愛范兒微信號 ifanr,回復「芝麻」可了解芝麻分“薅羊毛”指南。)
相比之下,盡管騰訊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微信支付和QQ錢包,但在個人征信方面卻顯得相當謹慎。事實上,騰訊早在2015年初便成為央行首批個人征信牌照的試點單位之一,“騰訊信用”的官網也掛了好幾年,但卻遲遲未有動靜。
此前有報道稱,騰訊征信之所以如此低調和馬化騰有關,據說騰訊征信的負責人曾去向馬化騰匯報產品情況,卻被馬化騰叫停:“這樣的產品,不就是買賣個人數據嗎?”隨后馬化騰以“保護用戶隱私”為由,要求產品停止開發。
不過,小馬哥的看法似乎在后來有所改變。在去年的騰訊“云+未來”峰會上,他在演講中就提到了“騰訊會把每一個用戶的信用長期記錄下來”,為的保障合作伙伴的權益。
而隨著微信生態逐漸成型,征信體系的缺失無疑成為了它的一大硬傷,建立自家的征信系統也是勢在必行的事了。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