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17-08-25 17:14
大小:47.4M
下載地址掃描二維碼安裝到手機
智慧校園服務平臺教師端app是針對老師打造的學習軟件,方便老師進行教學管理,對自己的學生進行管理,和家長隨時進行聯系,需要的老師們就來下載吧。
智慧校園專注“互聯網+教育”。我們的目標是以班級、家長、教師為切入點,以學校日常工作為主線,推動信息化技術在校園內的快速發展。
智慧校園“代辦繳費”,是解決學校繳費流程繁雜,繳費過程中出現問題過多,影響教師正常教學的在線繳費平臺,支持學校在平臺上創建繳費項目,設置繳費金額,設置繳費開始和截至日期,設置繳費對象。家長端支持微信繳費,支付寶繳費,銀聯繳費,繳費統計等,讓學校老師不必再為繳費的事情所煩惱。
智慧校園“保障服務”,對于很多家長來說,自己孩子上學最擔心的還是其安全問題,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其他的名利成績失敗了還可以重新來過,但安全卻不能馬虎。智慧校園保障服務就是為了家長解決這一問題,平臺提供多種學生保險可供家長購買。
智慧校園提供學生在線請假,優質課程推送,個人成長記錄,體檢數據查詢,體質數據查詢等功能,讓家長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在校情況。
信息化建設應以問題驅動為主
對于學校或部門信息化建設,若其信息化的需求視為內需,則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應用和信息化部門推動可視為外部條件。內需應為信息化建設的依據和基礎,信息化部門應充分挖掘學校或部門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但挖掘需求還不夠,還要善于結合信息化技術去“創造”需求,把需求變為問題,把解決問題轉化為相關職能部門的動力,利用外部條件推動建設步伐,才能建好用好各個應用。若單方面強調信息化已經發展到某一地步,學校或部門就應當強制上馬某應用某系統,很難達到好的使用效果。
信息化服務應走深度融合之路
用戶旺盛的信息化需求推動學校信息化持續快速發展。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用戶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新的信息化需求不斷提出,如師生希望能夠對教學、科研活動進行更深層的信息化支持,更多事務可以在網上直接辦理,一次填表可多處使用;職能部門希望信息化能夠支持跨部門的業務協同;學校決策人員希望決策能得到及時的數據支持;各類用戶都希望獲得集成的、個性化、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
作為信息化部門,如何將“網”及“應用”變為服務?
要做到從“業務管理信息化”到“教學和科研信息化”轉變,要做到從“業務流程信息化”到“服務信息化”轉變,要做到從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到“數據化”服務轉變,最終實現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轉變。
當前主要任務是深度融合。融合不僅僅是數據的統一共享,還有資源的整合、流程重組再造與業務協同。用信息化與教學的融合推動教學模式的變革,用信息流、資源流和服務流的統籌推動管理的變革。
信息化部門核心工作是服務
目前,很多高校從數字校園建設向智慧校園過渡,數字校園體現以管理為中心,具有資源數字化和應用多樣化的特征,而智慧校園體現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中心,具有環境感知、無縫互聯、大數據及個性化服務等特征。隨著信息化的推進,信息化部門所承擔的工作任務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從傳統的網絡維護發展為支撐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目前看來,高校的信息化部門職責是圍繞學校發展目標,改善用戶體驗、支撐學校教學、支撐學術研究、提高各部門信息化能力、改進信息分析支持學校管理等。所有這些職責的核心是服務。
很多業內人士說,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流程再造、應用融合推動了工作機制的轉變,是“權利的再分配”。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所謂的“權利的再分配”不是信息化部門得到了權利,而是信息化部門通過認真分析需求,梳理、再造流程,融合應用,挖掘數據潛在價值,為師生及各個部門提供應用及數據等一攬子信息化服務,為學校及各部門提供決策所需數據支撐服務。創新服務提升、增強和促進各部門的工作。
當學校信息化達到一定高度后,信息化機構可能會細分為信息化管理部門、支撐部門、技術服務部門等。每個部門分別扮演規劃、設計、統籌、建設、維護、服務等相關角色,無論哪種角色,挖掘用戶(學校/部門)需求,做好服務,仍是核心職責。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