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兩次金融博物館讀書會,對王總的感覺是睿智、犀利又低調,這本書雖然起了個顛覆的名字,內容卻值得深思.這本書寫的通俗易懂,也可見作者有思想,從專業的角度解讀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金融,不像金融陰謀論那樣嘩眾取寵,卻有通俗金融史開宗明義的態度。美中不足的是我買了書,發現現在卻更便宜了!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介紹
一部以皇權為中心的壟斷史中,只會以從上向下的角度記錄統治的權術,向人民展示為了統治者的利益服務而經過加工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背后,人們無法看到權力之外的影響因素,一旦將那些真正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展現在人們面前,書本中的歷史立即變得蒼白無力。而被極力渲染為無惡不作、流著鮮血的資本,恰恰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目錄
推薦序 為什么金融觀念很重要 周其仁
推薦序 對沉睡的社會進行一場啟蒙的“革命” 任志強
自 序 我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閑書
第一章 地中海三個帝國攻城略地的金融動力
歷史常常留下偉大的人物和戰爭傳奇,加入神話和民族意識形態的密碼,但刻意洗清背后操控和支撐的一個重要因素——金錢。
第二章 惡性通貨膨脹毀了古羅馬帝國和現代政府
貨幣的價值依賴政府的權力和信譽,一旦政府違背貨幣規律,急功近利,那么惡性通脹爆發之日,就預兆了政府的垮臺。
第三章 宋代交子與歐洲紙幣的來龍去脈
政府的強勢決定了貨幣的強勢,強勢貨幣成為政府調動社會資源、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紙幣率先在中國出現,暗合了中國的社會形態,也預兆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結構。
第四章 十字軍東征的金錢魅力與文明遷徙
十字軍所到之處,是殘忍的殺戮和野蠻的搶劫,而商業的文明卻在潛移默化中彼此融合。而東征的最終失敗,促使歐洲人尋找奔向東方的其他道路,大航海時代就要到來了。
第五章 維京海盜消亡的貨幣迷蹤
一個古老的“儲錢罐”,揭開了一段隱秘的金融史。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殘暴民族,卻對貨幣和金融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解。
第六章 美第奇家族哺育了文藝復興
無數事實證明,正是這些被形容為陰險和粗俗的金融家,以其巨大的財富能力塑造了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第七章 張居正的銀本位和牛頓的金本位
政治家張居正的改革,無意中在中國確立了銀本位制。幾乎同時期的科學家牛頓,將錯就錯在英國確立了金本位制。300年后,采用不同本位制的國家相遇,貨幣本位制的沖突成為了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第八章 猶太人與金融陰謀論
在人們無知與偏見的猜度之下,在神秘與輝煌的背后,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隱隱發顫的背影。
第九章 英國光榮革命與稅
商業因素讓英國的光榮革命少了許多“革命”的元素,成了商人和國王的和平談判。反觀法國、俄國乃至中國式的革命,往往血流成河,代價慘痛。何為現代和文明?令人深思。
第十章 高利貸與現代金融的起源
在宗教與世俗的雙重擠壓之下,高利貸者頑強地發展出現代金融,為工業革命提供潤滑劑。如今高利貸已經遠去,道德的詛咒依然如影隨形。
第十一章 所謂三大金融泡沫事件的真相
三大金融泡沫事件,并非人云亦云的少數騙子做局、大眾跟風的泡沫事件,而是政府操縱的利用壟斷和權力對民眾進行的赤裸裸的掠奪。
第十二章 奴隸貿易與金錢
罪惡的奴隸貿易,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現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基礎。
第十三章 中英鴉片貿易沖突是源于鴉片或白銀嗎
我們可以僅僅用善良和道德來評價歷史嗎?我們是否還在用陰謀論或者民族主義立場來回避討論?
第十四章 中國本土錢莊與票號的衰敗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與現代銀行擦肩而過?
第十五章 外資銀行對近代中國金融的激勵
我們曾承受了血與火的掠奪和壓迫,但是中國近代文明的種種要素的形成與引進,與那數千家外資洋行和數百家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息息相關。
第十六章 墨西哥鷹洋與貨幣的全球化
大量流通的鷹洋,沖垮了中國金融業原有的錢莊和票號結構,迫使中國政府迅速推進統一貨幣的進程。自此,中國廢兩改元,“銀兩”在歷史上逐漸消失,“圓”時代到來了。
第十七章 中國洋務運動的金融跛腳
因為洋務運動的成效,當時中國的工業產值和經濟總量大大超過日本,中國甚至被英國媒體視為未來的競爭對手。然而,一個小的金融技巧足以傾覆整個制度。
第十八章 鐵路與金融啟動現代中國的產業革命
內憂外患,政局動蕩,貸款合同無法履約,政府信用幾乎破產,鐵路融資不得不中斷,產業革命之夢隨之擱淺。如今,中國鐵路建設、市場融資能力依然欠缺,發人深思。
第十九章 百年前的中國橡膠泡沫
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動搖了清政府的根本。此時,清政府距離最終覆滅,已經無多時日。
第二十章 中日甲午戰爭就輸在融資上
甲午一戰,清政府償付戰爭賠款共計3.4億兩白銀,等于日本工業資本總額的5倍多。戰爭融資的高收益刺激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最終毀滅了自己。
第二十一章 一張債券誘發了辛亥革命
一張發行于1911年10月25日的鐵路債券,無聲地見證了清王朝的覆滅。
第二十二章 曹錕賄選與金錢政治
世界上一些國家政治獻金、賄選等丑聞層出不窮,金錢與權力的合流難以避免。回顧歷史,我們是否應有更寬容的視野?
第二十三章 民國金融的大突破:廢兩改元與法幣的建立
中國真正的統一幣制和鑄幣權實際上是在三個曾經“臭名昭著”的歷史人物手上實現的,即袁世凱、宋子文和孔祥熙。
附:我為什么要辦金融博物館
部分參考書目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