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肉兔是許多飼養者的選擇,為了更好的了解飼養的知識,許多人都會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小編為你提供優質肉兔生產技術問答電子書,這里有許多專業知識免費看!
如何養殖肉兔
肉兔,又稱菜兔。據測定,肉兔瘦肉率高達70%。肉中蛋白質達21%;賴氨酸、磷脂、鈣、維生索的含量也很高,特別適宜老人、小孩食用。在國外,兔肉被譽為 “美容食品”,需要量不斷增加。用肉兔加工成的凍兔肉,是我國傳統的大宗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近年來,人們只注意毛兔的生產,忽視了肉兔的飼養,致使貨源緊缺,價格上升。飼養肉兔投資少,見效快,不需太多的糧食和復雜的加工設備,是農村增收致富的門路。 肉兔的生活習性
l、白天好靜,晚好食。兔的生活習性與鼠接近。白天安靜地臥于籠中,夜間十分活躍,并大量采食,據觀察夜間采食量占全天的70%以上。在某種條件下,肉兔很容易進入困倦或睡眠狀態,這時感覺降低甚至消失。例如將兔側臥或四膠朝上呈“U”字形姿勢,然后用手輕輕順毛撫摸,或按摸太陽穴,在一兩分鐘內肉兔就會進入睡眠狀態。
2、膽小怕驚猶。兔是一種膽小的動物,突然喧鬧聲、生人和陌生動物,如貓狗等都使它驚慌失措。在飼養管理中,應盡量避免引起兔子驚慌的聲響,同時要禁止陌生人和貓狗等進入兔舍。
3、厭炎熱潮濕,喜干燥環境。兔的汗腺不發達,主要靠呼吸散熱,故長期處于高溫(35℃以上)的潮濕環境會引起大批死亡。實驗證明,成年兔的最理想的環境溫度為14—20℃,初生仔兔窩內溫度為30—32℃,干燥、清潔對家兔健康十分有利。而兔也很講衛生,經常用前爪“洗臉”,吃食、拉屎、撤尿和唾覺三點定位。兔的肛門、口、鼻不清凈時,說明有病,要盡快查清原因,對癥治療。
4、不合群,好獨居。兔在自然條件下,都各自打洞獨居。只有交配季節才在一起。無論是公母兔、同性兔,在一起常常爭斗,引起外傷,如把耳或睪丸咬掉等。因此家兔宜于單籠調養。
5、好啃食。兔的大門齒是恒齒,經常生長。如經常喂給柔軟料,兔就自然而然地要啃咬木籠等物,以保持適當的齒長。因此,應往兔籠內投放一些樹枝。制作兔籠時盡量不留棱角,使兔無法啃咬,以延長兔籠的使用年限。
肉兔的飼養管理方法
l、仔兔的飼養管理。從出生后到斷奶時這個階段的兔稱為仔兔。仔兔機體生長發育尚未完全,抵抗外界環境的調節機能較差,護理工作必須抓好如下兩個時期。
(l)睡眠期 好兔出生后至開跟的時間,稱為睡眠期。仔兔在這個時期,除吃奶外都是睡覺。母兔每天只喂一次奶,每次五分鐘。所以每天要檢查仔兔是否吃飽了奶。吃飽了奶的仔兔,皮膚紅潤而有光澤、肚子圓滾。如仔兔不安,頭向上竄,有時發出“吱吱”的叫聲,腹部癟或腹圍小,皮膚色暗無光,并有較多皺折,說明仔兔沒吃飽奶。對于吃不飽的仔兔可采取寄養或人工哺乳的辦法。
人工哺乳的工具可用注射或眼藥水瓶,嘴上接一小段橡皮管制成。喂的溫度應熱至滴到手背上感到舒服為止(37-38℃)。喂的速度要饅。具體做法是:初生五天內,用200毫升鮮牛奶、3毫升魚肝油、2克鹽、一枚鮮蛋調勻喂服;5天后,用牛奶或羊奶、豆漿等喂服;10天左右,用50毫升煉乳沖開水50毫升、一湯匙玉米糖漿、一只蛋黃混合后喂給。
(2)開眼期 仔兔生后12天左右開眼,從開眼到斷奶,這段時間稱為開眼期。仔兔開眼早遲與發育很有關系,發育良好的開眼早。如果兔眼被眼屎粘住,可用藥棉蘸水,慢慢洗去。這個時期的仔兔要經歷一個從吃奶轉變到吃植物性飼料的變化過程,如果轉變太突然,常常會造成死亡。所以,飼養重點應放在仔兔的補料和斷奶上。
肉用仔兔生后16日齡可開始給少量易消化而又富于營養的飼料,如豆漿、豆腐或剪碎的撤青草、青菜葉等。22日齡后可在飼料中拌入少量的礦物質、抗菌素和呋喃西林、洋蔥、枯葉等消炎、殺菌、健胃藥物,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飼料以少喂多餐。逐漸增加為原則,一殷每天喂給5—6次。到30口齡時,應以飼料為主,母乳為輔慢慢過渡。
2、幼兔和青年兔的飼養。仔兔斷奶后三個月的小兔稱為幼兔。這個階段的兔子生長發育快,但抗病力差,要特別注意護理,否則發育不良,易于患病死亡。
斷奶仔兔必須養在溫暖、清潔、干爽的地方,以籠養為佳。飼喂的飼料要清潔新鮮,富于營養。帶泥的青草一定要洗凈晾干后再喂。青飼料一天喂3次,精飼料一天喂兩次,加喂礦物質飼料、少量魚粉、豆餅等。喂時掌握早多午少晚吃足,隨吃隨喂不留剩食這一原則,飲水要充足,夏季喂涼水,冬季喂溫水,加少量食鹽。夏季飼料以青草為主,兼喂麥麩、玉米、高梁等精飼料。青飼料含水大,要在太陽下曬一曬,減少水分。這樣可有效地控制幼兔的腹瀉和膨脹病。另外,注意經常加喂一些大蔥或洋蔥葉、大蒜葉等。食具3—5天用高錳酸鉀水消毒一次,可避免球蟲卵囊污染墊草和食具。
斷奶仔兔要增加運動,每天可放在鐵絲網圍好的運動場內活動2-3小時。體質較弱的可單獨飼養。3—6個月的兔子稱為青年兔。此階段兔子已開始發情,為了防止早配,必須將公、母兔開飼養。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