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先生是現代著名中醫學家,他強調重視六經病提綱證的作用。由于是他的講課錄音基礎整理形成的,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六經辯證理論體系。今天東坡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劉渡舟先生簡介
他從事中醫教育工作近半個世紀,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杰出的中醫教育家,是國家教委首批核準的中醫教授,也是我國首批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培養了大批各層次的中醫人才,其中包括碩士24名、博士12名、入室弟子數名。他在教學、臨證之余,筆耕不輟,著述頗豐,編寫出版學術著作30余部,撰寫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他所主持的國家衛生部課題“《傷寒論》整理研究”,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多年來他積極致力于中醫學術交流活動,籌建成立并主持了全國仲景學術專業委員會,曾多次組織國際、國內仲景學術交流大會,極大地推動了仲景學術的繼承與發展。他還多次應邀東渡日本講學,并赴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等地訪問交流,弘揚中醫藥學。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摘要
現在我們當醫生的,查色、切脈,還講究,但是比較粗線條的了,不細,不細微。病人來了,人的胖瘦、臉上發紅、發黃,我們也看一看。但是,這是很不夠的,這些都是粗線條的。郁微,就是到了很細微的程度,但是望色要知機。宋邵康節一個話,知機,其神乎?你要是知了機了,這就有點神了,先知先覺。實際上不是這樣,知機了,事物剛一萌動,你就知道了。所以古文觀止里有一句話,礎潤而雨,月暈而見,見微知著,見了小的就知道大的。所以當醫生辨色,就是要知機,他有一點反應,醫生的眼睛絲毫不爽,就看出來,就知道病情的情況了,就知道了。但是色與脈要結合起來,這樣把握性才大一些。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