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基礎信息庫是一款非常不錯的預算管理系統。以基礎信息庫和項目庫為基礎,每一個部門一本預算,輔以測算分析、綜合查詢分析等先進工具。有需要的可以來東坡下載使用!
預算基礎信息庫說明
安徽省部門預算基礎信息庫管理軟件是一款在設計上融入了綜合預算的概念,以基礎信息庫和項目庫為基礎,每一個部門一本預算,輔以測算分析、綜合查詢分析等先進工具,不僅對當前預算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也為預算管理工作的為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兩庫”系統結構變動情況
(一)“基礎信息庫”系統結構變動情況
1、對在職、離退休人員情況表項目要素進行了整合。 (1)歸并。對“市直預算單位行政(參公管理)在職人員情況表”和“市直預算單位行政(參公管理)離退休人員情況表”中 “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只保留了合計數欄目,根據級別自動生成定額標準,取消了明細項目。
(2)拆分。對“市直預算單位行政(參公管理)在職人員情況表”中“國家規(guī)定的崗位津貼”進行細化,拆分為10項細目。
(3)調整。對“市直預算單位事業(yè)在職人員情況表”和“市直預算單位事業(yè)離退休人員情況表”中績效工資和離退休人員工資的部分科目進行了分類調整,有關數據總額未作變化。
2、新增“市直預算單位基本支出補充表”(詳見附件1)。將市直部門預算編制系統有關基本支出預算,即由人工填列的一次性項目單列出來反映,在基礎信息庫中填報,并由基礎信息庫直接導入部門預算編制系統。
3、申報調整流程變化。根據《武漢市市直部門預算基礎信息管理暫行辦法》(武財編[2008]155號)規(guī)定,由基層預算單位采集本單位變動的基礎信息后,填報《市直部門預算基礎信息庫調整申請審核表》一式五聯,與分類整理的信息變動依據、EXECL表格(或上報文件)等資料,報送一級預算單位,經一級預算單位審核、匯總后一并報送市財政局。由市財政局審核、調整基礎信息后統一同步到部門預算系統,再將基礎信息庫數據下發(fā)一級預算單位。
4、新增自動計算功能。將“住房公積金”、“提租補貼”、事業(yè)單位“第13月工資”調整為按09年預算編制口徑、計提基數和統一標準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生成。
(二)“項目庫”系統結構變動情況
1、精簡部分要素和環(huán)節(jié)。減少“是否預撥”、“直接支付”、“授權支付”、明細表中“政府采購金額”、資金來源中“上年結轉”等要素;減少“項目評估”環(huán)節(jié)。
2、新增 “預算類型”選項。將“預算類型”取值為“延續(xù)項目”和“新增項目”,其中,“延續(xù)項目”為08年預算已編報項目,包括經常性項目和跨年度項目。“新增項目”為09年新編報的項目,包括新增的經常性項目、新增的跨年度項目和新增的一次性項目。新增項目不能直接納入部門預算,需要先報財政進行初始化審核通過。
3、對15大類項目明細內容進行了精簡調整。如:專項公用經費類明細項目,減少印刷費、郵電費、會議費、福利費、維修費、專用材料費及一般購置費等科目,調整學校學生公用經費為管理和服務對象專項公用經費;信息網絡購建類調整為信息網絡構建與維護類,減少了規(guī)格型號、安裝費、開發(fā)費用、應用支出、其他費用等科目,增加硬件維護費、專用業(yè)務軟件維護費、普通辦公軟件維護費等科目;臨時人員工資類調整為購買勞務支出類,其內容涵蓋了外聘專業(yè)人員和外聘服務人員勞務支出;會議項目類和培訓項目類增加了根據會議、培訓類別自動生成相應標準的功能。其他類別的項目也相應進行了精簡和調整。
4、審核角色調整。將原橫向審核改為縱向審核,系統中原項目審核角色由主管部門審核、業(yè)務處室審核、編審中心審核、財政部門審核組成調整為處室專管員審核、處室分管領導審核、處室審核、財政審核。
5、新增了輸出報表。在去年系統自動檢索生成納入預算項目的基礎上,新增納入預算項目年度總額對比表、項目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匯總表。
6、精簡了其他功能。解決了原來項目明細表中不能多行錄入的問題;取消了“大項目”及其相關功能。
具體步驟
(一)基礎信息庫
基礎信息庫動態(tài)管理業(yè)務工作總的流程見附件2,預算單位基礎信息庫具體調整按以下步驟進行:
1、接收數據。從文件傳輸服務器ftp://10.16.17.112/各部門的 “編審中心2009”文件夾中接收下發(fā)的基礎信息庫數據,將單位版的基礎信息庫數據調整為2009年初始化信息。
2、備份數據。在基礎信息庫中點擊“系統維護”/“系統數據備份”,生成備份數據。
3、比對并查找增減變動因素。根據《武漢市市直部門預算基礎信息管理暫行辦法》,對2007年5月底以來,單位性質、編制、人員、車輛等基礎信息數據發(fā)生的變動,與接收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掌握基礎信息變動調整的各項因素構成和影響基本支出預算情況。
4、搜集整理調整依據。搜集整理、分類匯總基礎信息要素需要調整的相關文件依據,其中對人員變動分為增人、減人、職級調整等三類,并填制人員變動增支情況分類匯總表。
5、整理增減變動數據。對人員信息的整理要根據“2008年基礎信息庫數據+增支情況匯總表變動數據=2009年基礎信息庫數據”的平衡式進行。這里介紹以下四種方法供單位參考:
(1)方法一:利用現有工資表。按照基礎信息庫統一格式和2009年基本支出編制口徑,將2008年5月份工資表導入基礎信息庫系統。導入時尤其要注意三點:基礎信息庫和工資表人員排列序號應完全一致,各項目內容要完全對應,標準口徑統一為2009年部門預算編制口徑,不能用實際執(zhí)行水平。
(2)方法二:將接收的數據導出為Excel文件,對增減變動內容修改好后再導入基礎信息庫(系統外模式)。注意要先在系統內按字母排序,便于在表中查找具體姓名。其中行政(參公)單位人員職級調整可在基礎信息庫內進行,相應的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能自動生成,不需人工進行調整。具體操作調整職務后在系統內刷新公式即可。在備注欄中注明“增”、“調整”、“職務(含職稱)變動”,便于運用計算機分類匯總。
(3)方法三:在基礎信息庫內進行調整。注意姓名排序,在備注欄中要注明是增、減人或職務(含職稱)變動。
(4)方法四:對人數少、變化較少,填報有困難的部門,報送調整變動依據,由財政部門復核后直接在基礎信息庫財政版中調整。
6、申報材料。填報表格以前應作好兩件事情:在操作菜單“系統維護/公式置為/開始/運行”,完成系統公式設置,刷新合計內容;在操作菜單“編審處理/基礎信息數據審核”后完成信息數據審核。填制基礎信息庫調整申報材料,應先編制分類匯總表(見附件3),其中填報的有關數據應與人事部門審批的批件復印件相符;分類匯總表與匯總表核對一致;調整申請表(五聯單)與匯總表核對一致。涉及到單位的性質、人員編制數和車輛編制數等變化內容的,都應提供有關部門批準的文件復印件。由基層預算單位填報后向一級預算單位上報。
7、一級預算單位在基礎信息庫調整申請表上復核并簽署意見。
8、上報基礎信息庫調整材料。一級預算單位復核并上報各基層預算單位的申請表、人員變動增支情況匯總表、分類匯總表及其文件依據,向財政部門提供Excel文件或備份文件。無基層預算單位可直接上報備份文件。
(二)項目庫
項目庫管理業(yè)務工作流程詳見附件4,具體操作按以下步驟進行:
1、基層預算單位
(1)接收下發(fā)數據“數據傳送”→“接收下發(fā)數據”→選擇下發(fā)文件存放路徑→選擇下發(fā)數據文件(文件名為“D+單位編碼+單位名稱.PRO1”)→接收。
(2)下發(fā)基層單位數據:“數據傳送”→“下發(fā)專項數據”→ 選擇下發(fā)數據單位→選擇下發(fā)文件存放路徑→“開始”下發(fā)(文件名為“D+單位編碼+單位名稱.PRO”)。
(3)新增/調整項目:⑴ 新增項目,即增加項目庫現不存在的項目。“數據維護”→“項目數據錄入”→選擇單位→新增末級項目。其后上報財政部門,完成初始化審核。⑵ 調整項目,即對項目庫現已存在的項目進行調整修改。“數據維護”→“項目數據錄入→選擇需調整項目的單位→選擇需調整的項目→調整名稱、金額或其他項目要素值(項目類別不能修改)。⑶ 對已納入預算的項目進行調整,“數據處理” →“項目納入預算”→選擇需調整項目的單位→選擇項目狀態(tài)為“納入預算”→選擇要調整的項目→通過右鍵撤銷納入預算,關閉該窗口以后再進入“數據維護”→“項目數據錄入→選擇該單位該項目→調整名稱、金額或其他項目要素值。
(4)項目審核:“數據處理”→“項目數據審核”→審核(對于提示審核出錯的項目,按照上述步驟4調整修改)。
(5)將項目納入部門預算系統:財政審核通過、項目狀態(tài)為“預選定”的項目,“數據處理”→“項目納入預算”→選擇要納入預算的項目→通過右鍵納入預算。
(6)接收基層單位上報數據:“數據傳送”→“接收上報數據”→ 選擇上報文件存放路徑→選擇上報數據文件(文件名為“U+單位編碼+單位名稱.PRO”)→“開始”接收(接收完畢后,按照步驟5匯總審核)。
(7)數據上報:“數據傳送”→“本單位數據上報”→選擇上報路徑→“開始”上報。
注明:單位版用戶可以通過“報表查詢” →選擇相應的輸出表,檢索項目數據。每次階段性工作完成后,可以通過“系統維護”→“系統數據備份”來備份數據,以便還原恢復。
2、財政部門
(1)安裝財政版項目庫系統:先卸載現有項目庫系統,然后打開安裝文件夾,運行“…\Disk1\Setup.exe”文件安裝。
(2)服務器設置:“服務器設置”→選擇數據庫連接方式為“TCP/IP:2433”→選擇服務器名為“10.16.17.88”→“確定”設置。
(3)系統登錄:“專項管理”→輸入用戶名、密碼(密碼首次登錄為空,以后由用戶自行設置)→選擇“專項2009”→“確定”登錄。
(4)下發(fā)單位數據:“數據傳送”→“下達單位項目數
10
據”→選擇下發(fā)數據單位→選擇下發(fā)文件存放路徑→下發(fā)(文件名為“D+部門編碼+部門名稱.PRO”)。
(5)接收單位上報數據:“數據傳送”→“接收單位項目數據”→ 選擇上報文件存放路徑→選擇上報數據文件(文件名為“U+部門編碼+部門名稱.PRO”)→“開始”接收。
(6)項目采集(將項目從緩沖庫采集到財政項目庫):“項目編制”→“項目采集”→把項目緩沖庫中的項目有選擇地“拖放”到財政項目庫中。
(7)項目調整:“項目調整”→“項目數據錄入”→選擇要調整的項目→修改項目屬性值(項目類別不能修改)。
(8)項目審核:“項目編制”→“項目綜合處理”→項目審核(選擇單位、查看項目明細信息、項目審核、數據查看)。
(9)數據下發(fā):將審核通過的項目數據下發(fā)給各部門單位,步驟同4。
注明:財政版用戶可以通過“統計報表”→“項目統計報表”選擇相應的輸出表,檢索項目數據。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