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給人的形象一直都是,安全、綠色、無污染的。現在有很多人為了利益,弄虛作假,不是農產品充作農產品。今天東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2份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范文,保障產品安全!
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做到證照齊全,依法經營;保證銷售的農資商品進貨渠道合法,并做好農資進銷貨臺帳;不銷售國家禁、限用的甲胺磷等高毒劇毒農資產品。
如何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訓。食品流通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對食品流通安全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加強食品流通安全工作的措施,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食品安全是一個永恒的問題,即使是現在國際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中國的食品流通安全工作尚處初級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許多不足亟需改進。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曝光接連不斷,讓人感到食品安全狀況好像越來越不好了。其實,不是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不好了,而是現在政府的透明度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決心增大了,大家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了,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增強了,所以曝光事件頻頻發生。為了保證百姓餐桌安全,“菜籃子工程”的重點早已轉向了“三綠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近年來各地積極推動三綠工程,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狀況總體上已得到好轉。
解決方案:
加強市場檢測,嚴把入市商品質量關加強批零環節的食用農產品檢測。要迅速在全國大中城市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開展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推廣速測技術,充分發揮基地檢測、市場速測、定點抽檢等手段,嚴把市場準入關口。并以適當方式公布檢測結果,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提高食用農產品檢測的技術手段,給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備了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設備,食用農產品檢測的技術方面不僅檢測技術需要攻關,包裝技術,鑒別技術都要提高。
嚴格食用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實行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國內農產品質量管理的必然趨勢。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對未經認證、檢測或將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不準上市流通。實行認證產品的分區銷售制度。推進場廠掛鉤、場地掛鉤。
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我國入市的食用農產品不具備可溯性。流通過程中涉及的諸多環節,食品生產質量即使合格,流通環節出現質量安全事故,相關部門也無法找到依據做出判定。因此,應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制度,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制度。追溯能力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企業為實現自身保護措施,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從種植、養殖到生產、加工階段等“食品鏈”各階段的生產加工者真正承擔起因食品安全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的侵害責任。通過建立和加強食用農產品的追溯制度,能夠從根本上實現食用農產品的安全、可靠,鏟除假冒、偽劣食品存在的條件。
推行綠色市場認證。即通過綠色認證來促進市場加強硬件設施和提高對食用農產品的安全意識,逐步實現安全設施現代化,形成有害物超標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退出機制。
通過建立食用農產品信用檔案,對其經營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進行連續的、全面的記錄,包括優良記錄、不良記錄。并在網上公布,不僅可為向消費者推薦好的企業,推薦好的品牌,還可以有效實現對綠色生產的激勵機制。
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范文預覽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