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辛亥革命紀念日了,肯定有些同學需要完成老師們布置的辛亥革命紀念日黑板報的任務,這里我們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些辛亥革命紀念日黑板報的圖片及相關資料,非常的全面,有需要的同學們可以來下載!
辛亥革命黑板報資料
導火索
1911年3月,武漢新軍各標營均已經建立起文學社的組織。共進會主要集中于新軍八鎮第16協第32標發展會員。武昌起義時已經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學社和共進會,約占新兵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文學社和共進會是新興知識階層的革命組織,新軍士兵是發動革命的潛在力量,文學社和共進會一直以新軍
士兵作為主要工作對象。
1911年4月27日,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起義隊伍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但最終因力量不敵而失敗。后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于黃花崗,由此建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義中犧牲的起義軍則不止此數。犧牲者多為同盟會精英,當中包括有支持中國革命的日本人。
1911年5月8日,清朝廷成立皇族內閣,顯示出清統治者毫無立憲誠意,令各地立憲派大失所望。5月9日,清政府實行鐵路國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間出資建造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這一舉措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的強烈不滿,掀起了四省保路運動,尤以四川最為強烈。
6月17日,四川民間各團體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推舉四川諮議局議長 蒲殿俊為會長,副議長羅綸為副會長,張貼文告,四處講演,甚至上京請愿。8月5日,在成都召開川漢鐵路股東特別大會,8月24日,群眾開展罷市罷課,9月1日,在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的號召下,開展抗糧抗捐活動。9月7日,
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領袖,封閉鐵路公司和同志會。這一舉措激起了大量群眾到四川總督衙門請愿,趙爾豐下令清兵彈壓,打死30馀名請愿群眾,釀成成都血案。9月8日,成都附近農民在同盟會和會黨組織閣老會的領導下組成保路同志軍起義,圍攻省城,與清兵交戰,附近州縣群眾紛紛響
應,幾天內隊伍發展到20多萬。9月25日,“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同盟會成員王天杰、龍鳴劍等人領導榮縣獨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變,成都被圍后,非常驚恐,忙將四川總督趙爾豐免職,并調渝漢鐵路督辦端方署理四川總督,率一部分湖北新軍入川。
革命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代長達26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對此后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等都起到了關
鍵的影響,對中國的外交,中國的邊防形勢都有重大影響。辛亥革命后,南北議和后,產生的北洋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
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辛亥革命紀念日黑板報圖片預覽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