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央視cctv直播了全新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相信很多學生們都被老師們布置看而且要寫觀后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017大全,快點來看看吧。
開學第一課2017觀后感大全預覽
一、在我寫作的時候,常常為眼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入迷。它們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轉眼間又像一朵朵芬芳美麗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它們可不是毫無生命跡象的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每一個漢字都有著不同的風韻。看到“炎熱”這兩個字你能感觸到一股熱流在向你襲來;看到“冷霜”好像散發著一絲絲寒氣。這些用橫、豎、撇、捺構成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么相近啊!
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更能煥發出一種特別的氣質,能變化無窮。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堂,在那里,任你盡情的飛翔與馳騁。在人類古老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擁有如此瑰麗的書法瑰寶呢?
為什么我們中華民族能成為擁有詩歌傳統的民族呢?因為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怎能不誘發你調動它們的靈性呢? 漢字,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書法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它,不要讓錯別字替換它,讓它煥發出最大的魅力!
二、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聽說家里要來兩個外國姐姐做客,一個來自法國,一個來自波蘭。媽媽說這是上海市“一帶一路”的活動,什么“一帶一路”?我完全聽不懂!
媽媽解釋說,“一帶”是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亞洲到歐洲的一些國家,而“一路”是指“海上絲綢之路”,包括從海上經過東南亞到非洲東海岸的國家。“一帶一路”是我們中國提出的倡議,就是要和這些國家更和平友好的交流、一起發展大家的經濟。這個暑假上海市邀請了很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大學生來中國訪問、到中國家庭做客,居委會希望我們家接待兩個客人,那我今天可要做好小主人,讓她們更好的了解中國!
早上,我和爸爸去居委會接她們,我發現外國人比我還“愛”遲到啊,說好八點半,九點多才姍姍來遲。一見到她們,我就用英語跟她們打招呼,結果陪她們一起來的翻譯姐姐說:“她們的中文講的很好,法國姐姐都通過了漢語六級呢”!我送了一口氣,看來我們可以用中文輕松的講話了。
回到家,我先是為她們表演了鋼琴,這次我表現的異常出色,第一首是激情的練習曲,第二首是充滿節奏感的布列舞曲,第三首是抒情的持續的行板。兩位姐姐熱烈鼓掌,贊不絕口,讓我對第二天即將到來的鋼琴考級也增添了信心。
隨后,為了讓姐姐們了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爸爸和外婆開車帶她們去了菜市場買菜,天非常熱,菜市場當然沒有空調,但姐姐們也不抱怨辛苦,反而覺得很有意思,能夠看看中國人平時是怎樣生活的。外婆買了新鮮的蔬菜和肉,因為我們中午要跟外國姐姐一起包上海大餛飩呢。
回到家休息了片刻,大家開始坐下來包餛飩。本來以為外國姐姐很難學會,但發現她們兩個心靈手巧,尤其是波蘭姐姐,餛飩包的又快又好。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波蘭也有像“餃子”的食物,所以她很容易學會。但她包的形狀不一樣,有兩個“翅膀”,所以我們稱她們包的叫做“飛起來的餛飩”。
午飯時間到了,大家開啟紅酒,一起享受勞動成果。忽然,門鈴響了,原來是攝制組。他們一進來就忙著拍照,錄像,記錄外國姐姐們在我家的生活。有一位瘦瘦的哥哥非常喜歡我,給我拍了很多特寫呢!他們一家一家的拍,忙得飯都沒吃,我們就邀請他們一起吃餛飩,大家都很開心!
攝制組走后,時間不早了,外國姐姐還要去下一個活動 – 學做中國小糕點。于是爸爸就開車送她們回去,我因為還要練琴,就沒有一起去送。她們離開后,我心里暗暗的想,雖然跟外國姐姐相處的時間不長,我相信她們也對中國人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希望她們能夠喜歡在中國的旅行。而我也學會了如何與外國人交流,以后長大了,我也要去“一帶一路”的國家走走,看看她們國家的風景和生活。
更多觀后感歡迎下載觀看!
2017開學第一課節目流程
第一節
字以溯源
這節課將講述年近七十歲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如何為中國文化而努力奮斗花了20年時間將《說文解字》電子化的故事。
被中國網友稱呼為“漢字叔叔”的理查德·西爾斯
從源遠流長的漢字說起。在這節課上,撒貝寧帶著一個仿制的甲骨上臺,講述中國漢字強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不少小朋友現場認了出來。
撒貝寧說,這個字穿越了三千多年歷史,到今天依然能夠認出來。漢字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它的流傳演變記錄著中國漫長的文化歷史。
理查德·西爾斯,1950年出生,美國人。他花了20年的時間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網上,中國網友深受感動,因此稱呼他為“漢字叔叔”。
一次心臟手術差點奪去了“漢字叔叔”的生命,在病榻上,他開始思考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由此萌生了電子化《說文解字》的念頭。
2002年,“漢字叔叔”創建了漢字字源網,由于得不到關注和資助,他陷入貧困潦倒、旅游簽證到期、護照被沒收、第一次面臨限期離開中國的窘境。
“漢字叔叔”并沒有因此放棄。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份教職,可以邊教物理邊研究漢字,他為能在中國做老師而驕傲:
“我總覺得我能改變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點點。”
一個年近七十歲的外國人,都在不斷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而努力奮斗,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護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呢?
王寧,195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從事漢語研究與教育工作長達六十余年,是現代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專家,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重要繼承人之一。
上世紀60年代,王寧教授去到了青海牧區開展掃盲工作,她深深地被老百姓對文化的渴望震撼,這一停留便是28年。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
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其中,“甲骨文”也是王寧教授研究的漢字之一。
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漢字造字的意圖告訴我們:看清道路,奔向目標。
一筆一劃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蘊,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第二節
武以振魂
在這節課上,主持人將帶領大家做起武術闖關接力游戲,包括考驗平衡的梅花樁、考驗腿功的踢氣球等。
《開學第一課》彩排現場
現場主持人還請出了螳螂拳、太極拳和八極拳等三門傳統武術的傳承人于海、陳正雷、王世泉。
請他們介紹傳統武術的奧秘和魅力,讓觀眾體味勢如破竹的氣勢和浩然正氣的風骨。
正在熱播的電影《戰狼2》的導演兼主演吳京也通過視頻發來問候,詮釋了對武術的理解。
第三節
文以載道
這節課上,有“瑜老板”之稱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將用京劇念白表演了蘇軾著名詩詞《水調歌頭》。
董卿、吳磊、任嘉倫將和現場的小朋友們做“用身體拼字”的成語游戲。
京劇演員王珮瑜和不斷為了夢想而努力的年輕小青衣們,一起為大家獻上了一段京劇念白
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她請上了我們前文提過的,通過翻譯將中國文學發揚光大的許淵沖先生,請他分享自己對于翻譯的理解。
董卿、吳磊、任嘉倫還和現場的小朋友們做起了拼字成語游戲,每組5人,其中4人用身體拼字、1人猜字并說出包含該字的一個成語,如雪中送炭、奮筆疾書等。
棋以明智
曾與“阿爾法狗”進行圍棋對戰的青年棋手柯潔也將來到現場,和同學們交流與機器人對弈的感受。
圍棋高手柯潔講述他的圍棋之路
這一節“課”看似是以“棋”為主,其實說的是“琴棋書畫”這一國粹文化。
曾與“阿爾法狗”進行圍棋對戰的青年棋手柯潔也來到現場。
柯潔說對戰機器人是在挑戰自我,“職業棋手一輩子可能就只能練一兩千盤棋,但人工智能一天就能練一兩千盤棋,進化的效率是指數級別的。”
他說,比賽到最激烈的時候自己甚至恨不得去后臺把機器人的電源掐了。
回過頭看,柯潔說不管是自己贏還是機器人贏,都是人類的勝利。機器是人發明的,人下圍棋帶著思考、感悟和情緒,機器不會,只是枯燥的計算。
在“琴”環節,主持人撒貝寧先后請上了郎朗和它的兩位愛徒。他們先后和機器人TEO一起彈奏了《幻想即興曲》、《野蜂飛舞》、《彩云追月》。機器人在速度上贏了,那正式節目時候呢?期待!
絲綢新路
絲綢之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在“走出去”和其他文化進行交流的歲月中,煥發出了持久的光芒。
這節課的重要嘉賓之一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她是當地第一個本土漢語教師,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會說漢語的人都是她的學生,因此她被譽為“巴基斯坦漢語之母”。
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心教授常敬宇與米斯巴共同講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故事
相關新聞
開學第一課 #我的中華驕傲#
穿越五千年時光,走進中華文明的古老源頭,領略民族自強之魂的風采,品味字里行間的家國理想,開啟黑白二子間蘊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鑒古知今…… 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將關注的目光對準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傳統文化,是當前教育領域的最大的一個熱詞。
此種深意,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是這么解釋的:今年的主題演繹,注重讓傳統文化和當下發生關聯,而不是放在博物館里成為僅僅能欣賞、背誦的對象。“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就在他們身邊,依然會影響他們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