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
一、截圖
一般操作過程是:
點擊“Save to”旁邊的“...”按鈕,選擇保存截取下來的文件的目錄。
點擊工具條上“Open”按鈕,打開AVI文件。
文件打開后,可以點工具條上的“Play”按鈕播放,也可以用工具條上的“First frame”(文件頭)、“Last frame”(文件尾)、“Prev frame”(前一幀)、“Next frame”(后一幀)、“Prev key frame”(前一關鍵幀)、“Next key frame”(后一關鍵幀)來定位位置,如果需要快速精確定位也可以點工具條上的“Position”按鈕,彈出對話框后直接按幀號或時間定位。
定位到合適位置后,點“Record”(錄象)按鈕開始錄象。錄象過程中點工具條上的“Stop”按鈕可以中斷錄象。
如果需要錄制指定范圍的圖像,可以點工具條上的“Start position”(起始位置)、“End position”(結束位置)來設置錄象范圍,然后點“Period Record”(區間錄象)按鈕。
如果希望錄象結果保存為JPG文件,在錄象前別忘了點擊工具條上的“Option”按鈕,選擇“Save as JPEG”選項。
如果需要中斷錄象工作,可以在點工具條中的“Stop”按鈕中斷后,點“Save”按鈕,即可將當前狀態保存到INI文件中。下次啟動后再點“Load”按鈕,即可恢復到上次保存的狀態。
我自己截的時候,一般是先用Windows Media Player version 6.4播放AVI,看到好的畫面時,先用鼠標點擊播放窗口,暫停播放,看一下當前的播放時間,然后到Avi2Jpeg中,拖動滑動桿定位,再開始截。定位的時候如果需要快進、快退,一般點“Prev key frame”和“Next Key frame”,“Next frame”也用,但是很少用“Prev frame”,因為逆向解碼實在是太慢了。
二、批量放大
具體操作步驟是:
在主界面工具條中點“Sacle”按鈕,打開Scale對話框。
選擇“Source folder”,再選擇“Target folder”。
選擇“Scale rate”。
點“Begin”按鈕,開始放大。
點擊“Reset”按鈕可以將參數清空。
三、圖像平均
“圖像平均”技術的原理是這樣的:
從數字信號的角度來看,產生媒體流時有損壓縮造成的碎片、毛刺、色塊等,可以看做是在正常信號中混入了隨機噪聲信號,消除隨機噪聲信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統計平均。具體到這里則是:對屏幕上的一個短暫定格來說,人眼看上去可能是同一幅圖像,但對媒體流來說,卻是多幅近似的圖像幀,將這些圖像幀全部截取下來,然后對它們逐點取平均,生成新的圖像,自然就把偏離正常值的噪聲過濾掉。平時正常播放時的畫面總覺得比靜態畫面質量好,其實是人眼自然進行了這種平均處理。
從原理上可知,“圖像融合技術”具有以下局限:
1. 可以消除或減低有損壓縮算法本身對圖像質量造成的影響,但對放大失真無能為力。
2. 從統計角度講,降噪質量與樣本數有關,樣本越多降噪效果越好,因此只能處理定格鏡頭。
3. 從實際使用效果看,碟版動畫由于圖像比較穩定,因此降噪效果較好;錄像帶版動畫由于磁帶變形等會造成圖像不穩定,定格鏡頭中甚至會出現整體畫面輕微漂移,因此融合后圖像會比較模糊。
4. 最終融合出來的圖像質量,不太可能比正常播放時人眼看到的動態效果更好。
具體操作步驟是:
用ComicsViwer或ACDSee瀏覽一下源目錄下的內容,刪除多余文件,只留下與欲截取的定格鏡頭相關的文件。
在主界面中點工具條上的“Average”按鈕,打開Average對話框。
選擇“Source folder”,再選擇“Source files”。為了保證質量,減少后續處理時的信息衰減,選擇目標文件時的“Source files”最好選擇為“Bmp Files”。
點“Begin”按鈕,開始平均。如果“800*600”或“1024*768”選項被選中,則平均結果會直接放大到所需的尺寸。
如果需要截取多個定格鏡頭,在完成一個后將源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刪除,然后重復步驟2~4。
啟動Photoshop,用Automate Batch功能,一次對Tgt目錄下的所有圖像進行色彩平衡或對比度平衡。
如果對圖像質量要求甚高,可以用Photoshop對生成的<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