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最新的教學設計方案,包含了非常全面的教程,每一個都是詳細的記錄了問題的,可以幫助大家非常方便的理清思路,讓大家了解更多!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說明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在設計教學時,激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后提出,解決不懂的問題“要靠你們自己反復讀,用心想”。使學生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是這節課學習的主人,應該按照老師指出的方法主動去探索知識。
牢牢地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并且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出來。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要讀得讓其他同學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管學生有無興趣,都必須按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
還比如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都愿意領讀,那為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學生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學生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還應該體現在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上。語文課上訓練不能只面向個別尖子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
所以教師必須仔細考慮所設計的教學環節的難易度,以便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可能。朗讀背誦課文的練習,包括最后的說一段話練習,都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
觀潮介紹
《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描繪出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的英姿颯爽和觀潮人群的驚嘆不已,使讀者身歷其境。
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贊美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
本文現已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入八上語文28課。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