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障,從遠古時代開始就擁有了農業,原始的農耕生活這一節課將為您詳細講解我國古代居民的農業生活!
原始的農耕生活ppt預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2、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培養自己觀察歷史文物圖,尋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要的歷史信息,結合已有知識,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做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進而促發或增強我們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中國農業的起源
有關中國農業起源的問題,是學術界十分關心的課題。中國考古學界幾十年來一直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學術課題進行探索,在江淮河漢諸流域及廣大地域內進行調查、發掘,發現了一批遺址,如廣西桂林甑皮巖、江西萬年仙人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鄭裴李崗、河北徐水南莊頭、湖南澧縣彭頭山等地點。前兩處遺址的年代距今約八、九千年。武安磁山遺址和新鄭裴李崗遺址的年代,也比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年代要早,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縣發現的南莊頭遺址。在發掘的60余平方米的范圍內,發現了一條小灰溝和草木灰層,出土了獸骨、禽骨、鹿角、蚌、螺殼、木炭、石料,以及石器、骨角器、木板、木棒、夾沙紅陶片等與居民生活有關的遺物。特別是作為谷物加工工具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在遺址中出土,說明當時已有農作物栽培業出現。據碳14測定,它的年代為距今10510±u65297X10-9690±u65305X5年(未作校正)。它比磁山文化還早,甚至比江西萬年仙人洞、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還早千年之久。它是中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年代最早的一處,因此,它把中國農業起源的時間上推至萬年以前。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