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帶來的是地理黃河萬里行ppt,適用于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使用,內容豐富,圖片文字搭配講解十分的詳細,使學生們學習更輕松有效,歡迎下載使用。
地理黃河萬里行ppt素材
黃河
黃河是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等9個省區,最后流入渤海,干流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萬平方公里。其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的歷史變遷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于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后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范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00余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