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是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情節曲折多彩,通過閱讀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ppt課件預覽
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湯姆和他的小伙伴們五次歷險的經歷,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無所不能、淘氣、向往自由、勇敢機智、有正義感和愛心的一個孩子頭兒的形象。
一、教學效果
1.提煉標題學梗概
在引導學生學習梗概時,我請孩子們用以前學過的概括小標題的方法,來概括“湯姆有哪些冒險的經歷?”,請用上“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概括。這里,把以前學過的方法在略讀課文中得以運用,既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也使“概括小標題”能力繼續得以實踐。同時,給出:用上“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概括,這樣指向性明確,可以幫助學生更輕松、更準確地提煉標題。而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成果也是令人非常欣慰的。孩子們提煉出來的小標題規范、準確。
從這個過程中,學生也習得另一種學習梗概的方法:給主要事件取小標題,把這些小標題連起來,就是梗概的內容了。
2.抓重點詞語,學習寫作技巧。抓住“虛驚一場”這一關鍵詞,把梗概和精彩片斷兩部分內容聯系起來,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線展開教學,讓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寫,哪些是大喜的描寫,感受馬克吐溫文學大師的寫作技巧。接著讓孩子們談談大喜部分的描寫中哪些描寫最吸引你?這時孩子們都暢所欲言,無一不感受到作者語言的夸張。
二、成功之處
1.對比閱讀知差異
在“精彩片段”導讀環節,我設計了一個環節:瀏覽“精彩片段”,想想:它來自湯姆的哪次冒險?請你在“梗概”中找到與“精彩片段”相應的段落。比較“梗概”與“精彩片段”對同一次冒險——“山洞迷了路”的描寫,比較他們的不同,說說你喜歡讀“梗概”還是“精彩片段”(當然,兩者都有各自的優點。孩子只要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即可,其實這理由就是兩者各自的優點了)。這樣的設計簡單,但卻可以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力(簡潔——具體),使“梗概”與“精彩片段”的不同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2.大悲大喜品經典
在“品析精彩”環節,我緊緊抓住寫“兩個孩子被找回來前后人們情感的變化”的相關段落來學習,引導孩子感受小說中人物的情感,和他們一同經歷“大悲大喜”、“先悲后喜”這樣起伏跌宕的情感變化。之后,請已經閱讀了該原著的孩子談談小說中還有哪些這樣類似的經歷。這樣安排目的是:一方面激發還沒有閱讀或未讀完的孩子課外去閱讀或繼續讀完的讀書熱情;另一方面讓孩子感受馬克﹒吐溫寫作上的一大特點——對比。
3.開展欣賞交流課
為了使閱讀成為一種自覺的活動,使學生有一個展示其閱讀成果、閱讀感受的平臺。為了對名著精神思想,情感體驗的深入,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的小練筆:湯姆夸張地吹噓這次歷險過程特別精彩,有兩個詞一連用了五六次——六個“怎樣”,五個“如何”。讓孩子們結合梗概部分相關的描寫,盡情地展開想象,把第一個“怎樣和如何”的具體內容寫出來。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時間沒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學中花了太多的時間,總認為孩子會說不出來,所以引的痕跡太重了。
四、改進措施
因為這時學生已經有預習,對于故事內容應該比較熟悉,或者說我應該在布置預習的過程中就讓孩子以歷險為重點,去概括寫了幾次歷險?這樣在課堂上時間就可以省出來了。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