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有著65年的歷史了,珍藏海量的書籍和豐富的內容讓諸多學醫子弟沉浸在此,學院也與現代化App相結合推出線上閱讀App,供學生們在線瀏覽閱讀,同時也吧圖書館作為一種學習交友的地方咯!
發展歷程: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創建于1954年,歷經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圖書室、江蘇新醫學院圖書館分館、南京中醫學院圖書館、南京中醫藥大學敬文圖書館等不同發展階段,是全國中醫院校中首批唯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及文化部命名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也是江蘇省政府命名的“江蘇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醫藥衛生科學數據共享科研工程重點建設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及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的成員單位。
資源概況:
圍繞學校學科專業的發展需要,圖書館通過權威數據庫引進、網絡開放存取資源組織、校內自有資源開發、館際資源交流與共享、特色館藏資源整合與開發等多種途徑推進館藏建設,逐步形成了以醫藥文獻為主體,中醫藥文獻全覆蓋、兼顧社會科學和其它自然科學文獻的多類型、多載體特色館藏體系。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計館藏紙質文獻114萬冊,中醫藥古籍3千余種4萬余冊;中外文現刊1108種;中外文數據庫57種(83個子庫);電子圖書122萬冊。全部資源均面向本校注冊讀者開放。
服務項目:
現有館舍面積29800平方米,閱覽座位3000席,每周開放98小時,全天24小時開放網絡資源。主要提供書刊流通借閱、文獻傳遞、科技查新、學術交流、科技文獻資源收集與特色數據庫開發、中醫藥古籍版本鑒定與破損修復等服務工作。面向在校學生設立有“李正鈞獎學金”、“南中醫華誕書蟲獎”,并通過“尚書講壇”、“問津課堂”、“讀書節”、“特藏文獻展”等活動常態化開展資源推薦與閱讀推廣服務。同時及時發布本校高影響因子學術論文、全球與中醫藥相關的學術資訊以及本校ESI動態數據以促進學校教學、科研發展與學術影響力的提升。校內外讀者可通過數字圖書館、云圖書館、WEBVPN等方式隨時隨地訪問古今中外文獻資源或獲取館員的專業服務。
人力資源:
圖書館現有職工49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16人,擁有博士學位者8人,碩士學位者27人,博碩士約占全體人員的71%;專業結構涵蓋中醫藥、醫學信息、圖書情報、計算機等。
部門設置:
以資源、技術、服務為核心,圖書館現設辦公室、資源建設部、流通閱覽部、信息檢索中心、文獻檢索教研室、古籍部、信息技術部、閱讀推廣部等功能部門。
一、讀者辦證
教育部計劃內招收的各類學生由教務處、研究生院統一提供學生名單,圖書館負責開通校園卡圖書館使用功能。
本校教職工和博士后憑工作證到圖書借閱處開通校園卡的圖書館使用功能。
檔案關系不在本校的在職研究生、進修生、留學生,憑研究生院、教務處、國際教育學院等部門提供的名單及院系主管領導簽署的擔保書,開通校園卡的圖書館使用功能。
二、借閱管理
有效的借閱一卡通是讀者進入圖書館及在館內借閱文獻、自修、學習的憑證,讀者進入圖書館時應隨身攜帶,按規定使用,并自覺接受工作人員的檢查。
借閱一卡通或通用借書證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轉借他人。如委托他人代借圖書,須出具委托書。借用或冒用他人借閱一卡通或通用借書證,一經發現即扣留該證,并區別不同情況處以1-3個月的停借期。
三、校園卡掛失
讀者丟失校園卡應及時至校園卡中心辦理掛失,掛失前已被借出的所有圖書由本人負責歸還或賠償。
(1)系統能夠提供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包括高IF論文分析、高TC論文分析以及統計分析等;并能提供多方位的過濾分析功能,包括citescore過濾、文獻被引用次數(TC)過濾及分區過濾等;并可以在檢索結果界面查看部分文獻的參考文獻和被引文獻列表;
(2)系統能夠提供知識圖譜功能,可以對各個學術領域,根據文獻內在主題詞的增長或下降比例,結合文獻的權重得出該領域的發展趨勢,了解世界各國主流科學家的研究方向,并以圖形化的方式將結果呈現給用戶;
(3)檢索結果可以圖形化顯示,在一個頁面可以顯示上千條的檢索結果記錄,并可以根據檢索結果記錄的特有屬性,包括文獻的出版時間、期刊的影響因子等,將不同的文獻歸類到不同的坐標位置,便于用戶區分和使用;
(4)通過第三方的文獻互助平臺,可以獲取95%以上PubMed及泉方學術的全文。
已知bug的修復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