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又提到: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市場、企業、個體工商戶活起來,生存下去,再發展起來,國家才能更好!
全民擺攤app是一款網絡購物應用,用戶通過全民擺攤app可以全面掌握附近商家信息,隨時隨地輕松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便捷購物。
“全民擺攤”是廣東亞卓科技“城市服務站”平臺項目的核心產品,它的作用在于整合線上線下優勢,發揮實體店的流通作用,搭建實體店的市場業務最后一百米,幫助實體店降低經營成本,拓展業務渠道,搭建勞動力共享經濟體系。
全民擺攤APP是一款消費者享受實體店資源、獲取額外收入、鍛煉自身能力的實體互聯新型工具,它可以讓消費者直接看到附近真實存在的大小實體店面,在減少東奔西跑的尋找成本和比價成本的同時,也可以根據個人的人脈資源和社會關系,進行商家各系列的賞金任務以獲得額外收入。
通知指出,“在不影響人行通道、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城區臨街店鋪出店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適度占道促銷,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辟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占道經營”,由各市區政府、住建、市場監管、商務廳等部門負責保障實施。
允許在居住集中區附近開辟臨時攤點攤區,引導自產自銷農戶、流動攤販規范經營;鼓勵利用小區內外閑置區域,設置臨時攤區,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置占道早市夜市。《意見》還明確,對企業和經營者因生產經營活動,造成輕微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規的行為,出于審慎包容的考慮,不予處罰。對在允許的區域開展占道經營的經營者以及流動攤販,原則上不收取攤位費、攤租等費用。
1,觀念升級:低門檻,不等于低端,更不應該被低看
提起地攤經濟,很多人都覺得是窮人經濟、低端經濟、落后經濟,甚至是臟亂差的代名詞,是應該被淘汰和打擊的對象。在這種觀念作用下,城管追擊小攤販就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貓與老鼠”的故事。想要發展地攤經濟,首先要克服一定程度上對地攤經濟的污名化,應當拋棄舊觀念,認識到地攤經濟同樣是正常的經濟形態之一。地攤不是一個城市的“傷疤”,不是城市文明的累贅,相反,給地攤經濟合理的生存空間是一個城市具有溫情與活力的體現。一定程度上,地攤經濟門檻低,包容性更大,更加貼近一般市民的生活,更能體現地方特色與風土人情,地攤上也可以出精品。健康發展的地攤經濟同樣可以成為“城市風景線”。
從經濟生態的視角來看,在中國的廣大消費市場中,存在著各地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即使在大城市,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等都存在著差異,“地攤現象”其實是整個經濟生態的一部分。一個正常的經濟體往往是多元的,各種經濟形態、產品銷售形態、就業形態都應當是共存的。地攤經濟作為經濟形態的一種,也需要得到尊重、扶持、培育和優化。
2,質量升級:低門檻,不低于低質量,地攤經濟也需要全面質量管理
歷史上的地攤經濟,確實存在門檻低、價格低、質量也相對較低的情況。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老百姓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都顯著提升。如果還是以質量低劣的產品和服務來擺地攤,很可能無人問津。因此,地攤經濟需要跟上發展的步伐,需要在質量上全面升級。
首先,貨品質量必須提升,不僅要價廉,更要物美,否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通過貨品質量的提升,可以改變消費者對“地攤貨”的固有偏見,讓消費者發現在地攤上同樣能淘到好貨甚至精品。
其次,食品安全、衛生與質量必須得到保證。在后疫情時期這一點更加重要。地攤小吃的衛生與否往往是消費者擔憂的問題,要提升地攤經濟的食品衛生水平,不能僅僅依靠經營者的自覺,也需要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
第三,地攤經濟的服務質量也需相應提升。過去在地攤購買的商品幾乎沒有售后服務等相應的服務措施,為滿足現在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更高要求,地攤管理者與經營者應有意識地完善相關服務,用更好體驗吸引更多消費者。
3,體驗升級:要吸引顧客、留住顧客,地攤經濟也要由過去的溫飽消費升級為體驗消費
地攤經濟要持續發展,需要吸引大量的持續的顧客流。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費水平的提高,絕大多數顧客的“口味”已經升級了。
以前很多人逛地攤,可能是要以低價解決溫飽問題,不僅圖方便,更圖便宜;現在,很多人逛地攤可能是為了好吃好玩好體驗,追求特色、小眾、精品。在地攤經濟消費人群的構成上,其實已經沒有那么大的分層和斷裂。因此,地攤經濟想要留住顧客,必須在升級體驗上下功夫。良好的體驗讓顧客感覺到逛地攤不僅僅是一種消費方式,他們在過程中也會獲得樂趣,逐漸變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從而為地攤經濟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
4,現場管理升級:要善用新技術,樹立新規范,建立新秩序
“攤主們”要給顧客好的體驗,不僅需要質量保證,而且需要良好的現場管理,為顧客創造方便、有序、溫馨的消費環境。
例如,攤主可以借助移動支付來方便交易、通過微信號來建立與顧客的連接;市場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反饋來評優罰劣;攤主之間可以建立行業協會來提高共識、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經營及服務水平。
5,政府服務升級:要放水養魚,不要拔苗助長
目前,各級政府部門都高度重視地攤經濟,把放開、搞活地攤經濟作為保就業、保民生、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不少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但是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誤區。
地攤經濟看似簡單,卻是牽涉面很廣的系統工程,地攤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更需要政府部門的精細管理和優質服務。
首先,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要尊重經濟規律、尊重百姓意愿,不要搞形式主義的面子工程,不要搞好大喜功的政績工程。要放水養魚,不要拔苗助長。相關部門需明確職責,確定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在給予市場主體充足的經營空間的基礎上,對于需要規范管理的部分,實施有力的管理措施。
其次,政府部門需要對地攤經濟的經營者、參與者、消費者、管理者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了解他們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需要傾聽民眾對于相關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服務水平,在保證必要的標準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服務流程。另外,可以結合消費券等財政支持手段,引導、刺激人們在地攤經濟方面的消費。
第三,對地攤經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進行科學的評估,不要夸大地攤經濟的作用,不要為了樹典型搶新聞而片面宣傳個別案例。
6,產業生態升級: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幫扶作用
地攤經濟的焦點在地攤,但是背后可以嫁接很多環節,包括線上線下的打通和規劃;管理和服務地攤經濟,也不能只看地攤,需要對地攤經濟的產業生態進行全鏈條管理、服務和優化升級。一些大企業新近推出的措施,對于優化地攤經濟的產業生態就能起到很好的引領、幫扶作用。
例如,阿里1688平臺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通過源頭好貨、數據智能、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的賦能,為數千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京東發布名為“星星之火”地攤經濟扶持計劃,從保供貨、助經營、促就業三方面入手,組織超過500億的品質貨源,加上無息賒購,全力支持地攤和小店經濟;蘇寧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攤夜市扶持計劃,提供可追溯優品貨源,并為夜市攤主提供近距離免費冷鏈倉儲服務;騰訊旗下微信支付面向平臺超5000萬小微商家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在線下線上一體化、福利補貼、商家教育指南、經營保障支持方面輸出四大全新數字化政策,助力小微商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