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得書法學院非常好用的練字輔助軟件,針對用戶不同書法需求的練習有效的制定訓練計劃,規范你的書寫方式,而且讓用戶還能隨時隨地都可在線練字,不授時空的限制,非常的方便實用,如果你也對此感興趣的話,那就快來這里下載吧!
專業又好用的書法在線學習平臺,藝得書法app可以幫助你快速進行線上學習,讓你能夠輕松寫出一手好字,滿足你的學習需求。
1、作品展示:為平臺優秀學員提供展示舞臺,方便交流學習,更上層樓!
2、字體搜索:行草篆隸楷,匯聚古今名家名帖,供您臨摹學習,感受大家風范,自成一派。
3、大師授課:來自全國書法協會及書法研究院的眾多知名書法專家提供多年沉淀的課程內容
一、學習書法有利于團結愛國
中國書法富有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魅力,正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藝術。書法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首先是書者的人文修養、道德追求和精神氣度,其次才表現出技巧。書法特別強調書品與人品的統一,“茍非其人,雖工不貴”(蘇軾);“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劉熙載)。書藝一道 【江蘇的書法家,尤重人品。書法與中國的文化相表里,是整個民族精神的外化。在幾千年的書法發展史上,修身立品、完善人格,始終是書法的主旋律,書法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經典標志的民族符號。
二、學習書法有利于工作生活
通常寫字是把字寫清楚,讓人認識就行了。更進一層的是把字寫美,讓人喜悅。除了內容之外,字跡的本身能夠像一幅好的藝術品令人怡神,讓人欣賞,甚至珍藏。習字可以增長才藝,書法可以變化氣質、陶冶性靈。一筆好字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強自信,融洽關系,為升學求職加分。
三、學習書法可以益智長才
學習書法時,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主要發揮左腦的功能,而在練筆和創作時,則側重右腦功能的發揮。書法的學習過程是左右腦協同參與的過程,對開發大腦的整體思維大有裨益。同時,學習書法能培養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另外學習書法需要臨習碑帖、博涉文史百科,自然能涵泳人的學養和氣質。
四、學習書法有利于怡情健體
“煙霞供養”、“紙上太極”,書畫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健身養生,是眾人的共識。梁啟超曾說:“書法是最優美最便利的娛樂工具。”研究表明,在使人類長壽的20種職業中,書法專業名列榜首。書法的創作講究“澄神靜慮”、“心正氣和”,才能“翰逸神飛”。古人有“書者壽”的說法,他們把書齋筑成心靈優游之所,讓藝術給生命以滋養,所以自古至今的書法家大多高壽,人書俱老。如唐代36位著名詩人的平均壽命為59歲,而同時代著名的書法家則為79歲;劉墉等“清四家”的平均壽命高達87歲;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的平均壽命也有84歲。歷代的學者都發出了“學書為樂”的感慨。
不知何時,在學書法的很多人眼中總有一種這樣的看法,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其實產生這種說法的原因有二,其一,入門便是以楷書入門,不同其他書體。其二,是對書法筆法的演變過程不了解。
其實書法的基礎是筆法,篆隸有篆隸之筆法,行草有行草之筆法,唐楷有唐楷之筆法,晉楷有晉楷之筆法,魏碑有魏碑之筆法,當你掌握了一門書體的筆法并且能熟練應用其結字規律的時候,才說明具備了這種書體的基礎。
將楷書練得好,并不意味著就具備了書寫其他書體的基礎,所以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在很多人的眼中,楷書僅限于唐楷,其實楷書豈止有唐楷而已?
楷書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方向:
晉楷、魏碑、唐楷晉楷
這三種楷書筆法不同,流變也不同,風格也大相異趣。
首先楷書的產生,是源于隸書的快寫,將筆畫中的波碟變為了平直的筆畫,將轉折處的圓筆變為了方筆。
晉人的楷書傳說發源于王次仲,但王次仲并沒有留下作品傳世,但有史料可查,其通過鐘繇并經過了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改良,而成為晉楷之典范。其筆法乃是主要是“一搨直下”的用筆。
這種用筆方式被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傳了下去,直到初唐時期的虞世南也是以這種筆法為主,所以唐朝虞世南的楷書是具備了唐楷意蘊的晉人筆法所做之楷書。這種筆法在傳承以及審美意趣上,屬于鐘繇、二王一路的筆法,我們同樣也稱之為晉楷。晉楷主要以小楷、中小楷為主,比如鐘繇的《二表》,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黃庭經》、《東方朔畫贊》,虞永興公世南的《孔子廟堂碑》等等。
唐楷
而唐楷則是將二王一路晉楷書風融匯貫通,并且結合了北碑銘石的用筆與結構特點,形成了一種以“方折鋪毫”為主的唐楷范式。主要代表人物是歐陽詢,其《九成宮醴泉銘》嚴謹整飭,結構奇險,堪稱唐楷之冠。從而也奠定了唐楷一個高峰,為后世之人所難及也。
而同時的褚遂良以及后面的薛稷諸人,便是以此筆法為主,從而奠定了中唐楷書的基礎。這里多說一句,顏真卿的楷書多以晉人筆法為主,并能很好地將大唐氣象所融合,從而高古端凝,從顏體入魏晉,也是深入晉唐的一種法門。
魏碑
魏碑雄奇凝重,彪悍粗獷,與妍美飄逸的“南帖”風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代表作是二爨碑,《爨寶子碑》與《爨龍顏碑》,質樸而純真,為后世之垂范。
魏碑的用筆兼具楷法與隸法,融合了篆籀用筆與方折用筆的特點,比如《張遷碑》,《鮮于璜碑》是將南北打通的兩個代表。
比如《爨龍顏碑》,我們可以稱之為“隸楷”,厚重高古,氣貫長虹,大限石刻之意趣。
另外還有被康南海最為推崇的《張猛龍碑》,已基本脫去隸意,以一種雄健的筆法鋪毫,古拙挺健,堪稱千古之極品,歐陽詢的楷書從中汲取頗多。
北碑中的精華之作,比如《鄭文公碑》,結構平穩,用筆波碟與方筆并行,也是隸書向楷書過度的一種極品。
總的來講,楷書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不斷在變化。從王次仲到鐘繇是一變,從鐘繇到王羲之、王羲之父子是一變,再到唐朝諸家又是一變。
從初唐四家取法王羲之以及李北海之《龍藏寺碑》,形成了初唐的楷書風貌。
到了中唐時期,唐玄宗好肥腴,從而徐浩、顏真卿諸家登上了歷史舞臺。
元和之后,以沈傳師、柳公權為代表的痩勁風貌取代了顏魯公的豐腴之貌,從而又是一變。
認清了楷書這樣的流變,明白了筆法的流變的過程,也許就不會有人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樣的話了。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