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多物理實驗方面的課程,在線上也可以查看高中物理實驗方面的視頻課程,也可以幫助學生們來學習,掌握實用的物理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經典實驗部分主要針對初高中主流教材中的各種實驗,涵蓋聲學、光學、電學、電磁學、力學、熱學等部分實驗,有力輔助初高中物理學習。 該模塊中,大家可自由選擇想要體驗和操作的實驗,根據實驗步驟要求進行操作探索。右側實驗器材可進行任意移動、拖拽等操作。簡便的操作模式,仿佛置身于真實實驗環境的體驗。
1、這是一個好用的物理知識學習工具,在線所提供的資料多;
2、各種物理實驗以及資料都是免費提供的,讓你學習更輕松;
3、擁有視頻學習以及題庫的訓練等,還可以在線去查詢方程式等。
1. 可設置理想實驗條件,如摩擦力為0,空氣阻力為0,任意的重力加速度等;
2. 以函數圖,自由體圖,能量圖等形式精確顯示實驗過程中物理量的實時變化,使您可對實驗過程做定量分析;
3. 可任意設置合理參數,觀察實驗結果,以驗證您的理解;
4. 緊扣高考物理考試大綱力學部分的實驗要求。
下面幾種實驗方法是我們中學階段物理實驗中用過的,從方法的角度整理、復習一下,有助于我們提高認識水平和能力。
(1)累積法: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測周期時我們用的是累積法,即我們不直接測一個周期的時間,而是測30~50個周期的總時間,再除以周期數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積法的好處是:①相當于進行多次測量而后取平均值,這樣可以減少偶然誤差;②增加有效數字的位數.以測單擺的周期為例,我們實驗時單擺的擺長大約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測1個周期的值,只能讀出兩位有效數字(機械停表的指針是跳躍式前進的,因此不能估讀),如1.8s、2.0s等,而測30個周期總時間,則可讀出至少3位有效數字。
用累積法的實驗還有很多,如測一張紙的厚度、用刻度尺測金屬絲的直徑…
(2)替代法:在“互成角度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我們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們用兩個彈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結點拉到某一位置,再換成一個彈簧秤,同樣拉這個橡皮筋,也把結點拉到同樣位置,這說明后一個彈簧秤的拉力與前面兩個彈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右以互相替代.對于“等效”這個問題,應正確理解:所謂效果相等,是對某一方面說的,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等效,仍以合力與分力來說,它們只是在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上等效,而在其他方面,例如在產生形變上,二者并不等效。
用替代法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用天平稱物物體的質量,電阻測量等都可以用替代法,我們古代三國時期曹沖稱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實例。
(3)測量量的轉換:例如在“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中,把測物體的速度轉換為測物體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即把測速度轉換為測長度。
又如在“測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實驗中,本應測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據折射率n=sini/sinr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測準確(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測角度時頂點很難對得特別準確),而通過做輔助線的方法可以把測角度轉換為測線段的長度,從而增加了有效數字的位數,即提高了測量的準確度。
(4)比較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就是把物體與砝碼進行比較,砝碼的質量是標準的,把被測量與標準的量進行比較,就是比較法.天平是等臂杠桿,因此用天平測物體質量時,不用再進行計算,而是直接讀出砝碼的質量,它就等于物體的質量。一般情況下,被測物跟標準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據某種關系進行計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間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通過一定的比例計算即可得出結果,因此常常稱為比例法。用比例法測電阻是常見的,當兩個電阻串聯時,通過的電流相等,因此兩電阻兩端的電壓跟它們的電阻成正比,如果其中的一個電阻是標準電阻,另一個電阻的阻值就可測出.同樣,兩電阻并聯時,由于兩端電壓相等,通過兩支路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只要一個是標準電阻,另一個電阻的阻可測出。
1、修復了支付后狀態不能立即更新的問題。
2、修復了版本檢測不準確的問題。
3、修復了一些已知的bug。
初始1.0版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