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大天氣app是一款強大的手機線上天氣軟件,app擁有詳細的天氣信息數據,同時還能夠擁有地圖式的天氣信息詳細的展現在用戶眼前,超級精準的數據作為支撐,一站式的滿足用戶需求。
1.空氣質量預測幫助用戶更加關注生命健康問題,及時推送相關即時空氣污染指數和生活常識提醒。
2.包括全國各城市和街道的具體天氣預報,方便用戶隨意選擇和查詢天氣。
3.附近的降水提醒。下一分鐘級降水提醒,全面讓用戶做好出行準備,更加安心。這是一個非常周到的旅游計劃功能。
1.詳細介紹未來兩小時的降雨情況,具體下雨時間和停雨時間通過大地圖的動態云層顯示。
2.未來,我們可在96小時內為每個規劃地區安排全面的天氣預報。
3.支持大氣溫度、濕度等層顯示,幫助用戶準確分析小時天氣內容,快速、高效理解。
大家每天都會看天氣預報,相信大家心中總會有這樣的疑問:天氣預報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其實它是計算機“算”出來的。天氣預報員先用計算機解出描述天氣演變的方程組,“算”出未來天氣;再通過分析天氣圖、氣象衛星資料等,結合積累的經驗,做出未來3天至5天的具體天氣預報。
要把數值天氣預報需要的數學方程組合求解出來,是件十分費勁的事。英國數學家里查遜寫了《利用數值方法做天氣預報》一書,講述計算的過程。為求得準確的數據,他在1916年至1918年組織大量人力進行了第一次數值預報嘗試。這一次的預報計算,許多人用手搖計算機進行了12個月才完成——要得到未來24小時的預報,如果一個人日夜不停地進行計算,需要算6.4萬天,也就是175年。也就是說,想跟上變化多端的天氣,需要一個6.4萬人一塊兒工作的計算工廠,才能把24小時的天氣預報計算出來。
在里查遜開展這一實驗后的第20個年頭,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1950年,美國科學家第一次成功做出了500百帕天氣形勢的36小時預報。從那以后,一些國家相繼將這一先進的天氣預報方法——數值預報引入到實際業務中。
在1950年美國人恰尼、馮·諾依曼首次用電子計算機制作以大氣動力學為基礎的數值天氣預報后,數值天氣預報逐步發展成為天氣預報的主要方法。
我國為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水平,早在1985年就開始和美國克雷公司接觸,希望引進這臺超級計算機。由于國外對這種高精尖技術管控嚴格,與克雷公司經歷了近10年共48次談判,終于在1994年把這個“大家伙”請回國。當年把這臺計算機購置回來時,美國還專程派了兩個專家24小時跟蹤以防止我國將其用于軍事方面。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伴隨著計算機運算速度的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有效預報時效每10年增加1天,在這個過程中,數值天氣預報超過了預報員預報的能力,并在20世紀末逐漸成為各時段氣象預報的主要依據。
智大天氣是實時無縫大氣環境智能監測系統(簡稱AI-Greater)下的手機端APP,主要提供的服務有全國范圍的天氣預報服務和空氣質量監測服務,以及一些基于地圖開發的空氣污染濃度圖、實時風場、云圖等功能。除此之外,還提供了將氣象數據與空氣數據進行融合重建的特色產品,包括:濃度地圖、空氣質量日歷、統計排名、峰值遷移、測站對比、綜指分擔率、動態變化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