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洞穴探險者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為了生存,大家約定抽簽吃掉一人,犧牲一個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提議人,不過抽簽前又收回了意見,其它四人卻執意堅持,結果恰好是威特摩爾被抽中。獲救后,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這是美國法理學大家富勒1949年提出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了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這一公案后來成了西方法學院學生的必讀文本。1998年,法學家薩伯延續了富勒的游戲,假設五十年后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針對這個案子各自寫出了的判決意見……本書兼收了富勒和薩伯兩人共十四個觀點,借以形象地反映了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
作者簡介
薩伯(Peter Suber,1951- ),影響甚廣的“開放近用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獻發表的同時,將電子文本在網上公布以便讀者免費取閱)的發起人。1973年畢業于美國葉爾漢姆學院,1978年獲西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擔任葉爾漢姆學院哲學教授,也講授法律、計算機等其他課程。薩伯從事很多領域的社會活動,兼任SPARC(“學者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高級研究員和耶魯大學法學院信息社會項目訪問學者等多項職務,還是兩家網站(openaccessnews和openaccessI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專著《自我修正的悖論》(The Paradox of Serf—Amendment)。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