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看后心得體會是為同學們整理的集合觀后感范文大全,各位同學們可以下載參考這些范文,為你的觀后感更好的寫作完成作業。
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觀后感預覽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講的題為《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的教育講座,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觀后感800字。感觸很深!她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有好多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會覺得給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給他的一切都是虧欠!
于丹老師講這個主題之前,她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很嬌縱的小男孩,他認為別人都應該是慣縱他的,他只要好好學習,他就應該是這個“自我中心”。所以他每天都會因為各種不如意,亂發好多脾氣。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帶到后院的籬笆旁,對兒子說:“你每天都發脾氣,這樣不好,現在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墻上釘一顆釘子,看看自己一天發了多少次脾氣。”兒子照父親的話做了,一天下來他去看了看,發現籬笆上密密麻麻地釘著三十來顆釘子。這孩子忽然很驚訝,他想:哎呀!我一天里發了這么多脾氣嗎?我自己不覺得呀!他爸爸說:“你看,數字擺在這兒你才知道,你這一天讓多少人不痛快。我們來試試,能不能控制減少直至消失?”這個孩子就學習開始自我控制,過幾天去看看釘了二十多顆釘子;再過幾天看看,一天只釘了十幾顆釘子,變到幾顆釘子,五顆釘子、三顆釘子……終于他控制,再控制,終于有一天,他很高興地跟爸爸說:“您看,今天我一顆釘子都沒有釘!”這個時候,爸爸又把他帶到那兒,說:“那你把所有的釘子都拔了吧!”他把釘子都拔了以后,爸爸指著那個密密麻麻的釘子洞跟他說:“你現在已經能控制自己不發脾氣了,但是你知道嗎?你每發的一次脾氣,就是往別人的心里釘了一顆釘子,你現在很真誠地把釘子都拔掉了,但是這些洞永遠都在!”
當我聽到這個寓言故事時,我的臉上感到火辣辣的,
觀后感《《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觀后感800字》(http://www.unjs.com)。想起自己平時,每當媽媽叫我學習的時候,我都不情愿,很多時候還給媽媽發脾氣。我雖然把氣撒在了媽媽身上,但卻在媽媽的心里釘了一顆釘子,也留下了釘子洞,這真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今天,于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付出跟交流中應該懂得,父母、老師乃至所有人給我們的一切是情分,如果不給那才是本分。有了情分,我們要懂得感恩,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父母,感恩親友,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所有的遇見!
觀后感怎么寫
1、首先要抓住于丹教授課程的重點
2、結合實例進行表達
3、寫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4、語言組織要合理
相關新聞
據《北京晚報》報道,隨著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校紛紛在課程中增加了與“國學”有關的元素,而全國的“國學教師”有多達百萬的缺口。為改變這一狀況,明年教育部的高校專業設置中將首次增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
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在報道中介紹說,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但一些學校認為,學學《弟子規》、背背《論語》就是國學教育了,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經典、藝術、民俗的相互關聯性和整體性,沒有從各年齡段的差異性去構建完整的中小學傳統文化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