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這最后幾天的時間,堅持就是勝利,高考的鐘聲即將敲響。同學們是不是也很擔心自己知識點會遺漏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2017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卷及答案,內附答案可供參考,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們來東坡下載。
2017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卷題型預覽:
語 文
第Ⅰ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是一項國家工程,語言資源調查記錄是語保工程的核心,需要從我國語言國情出發進行統一規劃。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語言方言復雜多樣,擁有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和印歐五大語系的130多種語言,十大漢語方言,方言土語難以計數。在這為數眾多的語言方言中,情況也十分復雜——有的分布區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漢語官話方言使用人口達6.6億,吳方言、閩方言的使用人口也達7000多萬,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有的則只有幾千人甚至幾百人、幾十人使用;有的內部一致,有的差異懸殊;有的強勢,有的弱勢,有的瀕危。
我國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國性語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推廣普通話。如今,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語言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搶救保護語言資源。這60年一遇的語保工程,如何科學合理地布局呢?我們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則:一是基本面全覆蓋,二是區分輕重緩急。
“基本面全覆蓋”主要考慮語種和地區兩個維度。從語種來說,全國130多種語言每一種都要調查。不過,這里所謂“語種”也泛指主要方言種類,例如藏語分衛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設點調查。從地區來說,全國34個省(區、市)包括港澳臺在內都要統一布點。在一個省份內部,則要兼顧各二級行政區,例如內蒙古有9個地級市、3個盟,內蒙古漢語方言調查設14個點,每市(盟)一點,其中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各設二點。
作為全國性的語言調查保護工程,自然是調查點越多越好。我國有2000多個縣級單位,約360萬個自然村,調查對象幾乎是無限的。但工程的實施時間是有限的,只有5年,現有的人力、財力、技術等條件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布點時必須區分輕重緩急,考慮復雜程度、瀕危程度兩個方面。
2017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卷答案預覽:
2017年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答題的時候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忠于原詩,還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創新,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等,注意能準確的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這樣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也得不到多少分,應回答出因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表現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情感的?這樣表達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的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
(3)、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本詩中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用某個字替代行嗎?為什么?
(1)、解釋該字在句子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如果說用某個字替代,好不好?結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動貼切的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會全詩型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詩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歌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大家應該隨便找幾篇古詩,按照上面的答題模式組織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試的時候,你在詩歌鑒賞這主干題目方面不會丟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滿分,競爭優勢一定明顯。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